雪域高原爱的最高境界
时间:2020-11-24 08:45 编辑:茌平县社会组织联合会 来源:茌平作协 点击: 次
一一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感怀即悼念殉职26周年 永久的怀念 永恒的追求 瞻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感怀,纪念因公殉职26周年。 今年的11月29日,是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职26周年。 当年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电视台,新华社,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孔繁森同志的英雄事迹。 文中讲道,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,但历史将不断证明,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,崇高,忠诚和无私,将超越时空,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。 也许,经过了26年,时间会冲淡记忆,但人们绝不会忘记,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,他的理想,他的信念,他的人品,他的情操,使干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。 天空中每一个星座,明亮点点,把伟大的祖国上空擦得湛蓝。 一片片松柏,森林茂盛,给伟大华夏山河生机勃勃。 美丽的东昌湖畔,庄严临近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,以其独特的藏式建筑和内涵的高耸云端,馆前广场人字丰碑巍然屹立,像一面火红的鲜明的旗帜,迎着金秋的立冬的冷风在呐喊,高高飘扬。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来重新探索孔繁森同志的榜样意义的精神价值,就会发现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典型的孔繁森,虽然离开了我们26年了,但他用热血铸就忠诚,生命践行使命的不朽精神,从没有过时,历久弥新。 生动体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,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,对党忠诚,为党分忧,为党尽职,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,完美地诠释了,信念坚定,为民服务,勤政务实,敢于担当,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的精神,同时也惊喜的发现,孔繁森同志热爱祖国,履行职责,服务人民,无私奉献的光辉的事迹,也生动体现了爱国,敬业,诚信,友善的价值追求,为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提供了鲜活的范例。 孔繁森同志精神己经列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,己经成为共和国集体记忆和中国民族伟大的精神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激劢我们担当作为,逐梦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。 每次瞻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,他的英雄事迹,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爱境界与情怀,令人高山仰止。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,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。这是孔繁森同志的一句名言。这句话,看似平常,却是人民公情怀的集中展示。 茌平区肖庄乡李显明村的李福芹老人对孔繁森同志有深原的感情,他得到过孔繁森的热心关爱帮助。他把孔繁森用过的一把菜刀捐献给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。 那年的11月29日,李福芹老人,乘坐开往聊城的公交车,他早早地来到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。 他激动的说,1975年,孔繁森同志在俺村包村时,帮助过村里很多的人,资肋老人,孩子。这把菜刀是他帮助我家砍猪草时用的。时隔多年,回想起那段时光,李福芹老人还是记忆犹新。 爱人民,是孔繁森同志精神的主线,其源自于孔繁森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。对党的初心与使命的信仰与坚守,和对职业道德的遵循与发展。 孔繁森同志的毛衣,衬衣,军大衣,依依不舍,静静在纪念馆里,我深深瞻仰,舍不得离开。 我想那些衣服的余温仍在五千米的高空回荡,仍在蒇民心中温暖如春。 一条洁白的哈达,一曲高亢的藏歌,与藏民亲切连接,与人民亲亲相连,与山山水水对接,四千九百公里长的敬仰,化作四千九百公里长的音符浩浩荡荡,气惯长虹,响彻九天。 致敬英模,铭记历史。今天,我们对孔繁森同志最好的怀念,就是把孔繁森同志精神化为加快发展的不懈动力,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。 26年来,孔繁森同志精神穿越时空,历久弥新。其热爱人民,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,艰苦奋斗,勇于担当的良好作风,清正廉洁,克已奉公的高尚品德,依然让世人仰视,激励着新时代时的我们每一个人。 周家俊,原名周忠松,笔名周松,鲁西,祖籍山东聊城,1959年11月生于辽宁抚顺,高中毕业。1976年12月参军,1979年2月参加中越反击作战,1981年转业北京工作期间。曾在《人民日报》 《诗刊》 《解放军报》 《解放军文艺》 《云南日报》 《滇池》《春城晚报》等报刊发表散文、诗歌、报告文学,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《红河英雄泪》 、《麻栗坡英雄魂》 、散文集《红河英雄颂》 、报告文学《越战1979》 《许世友在1979》、《火红的木棉花》等,有不少作品在全军和地方获奖。被授予军旅作家、诗人。 在北京工作期间,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,见于《北京文学》《北京作家》《光明日报》《北京日报》《北京晚报》,《北京广播电视报》《北广人物》《支部生活》《劳动午报》《顺义文艺》等三十多家文学期刊,报纸副刊发表作品三百余篇(首),其中《报告文学》(越战1979),(火红的木棉花)两篇佳作获取创作二等奖,受到军委首长的高度赞誉表彰。全国十二家文联,作协会会员,六家报刊媒体特约记者。《望月文学》杂志特约作家。山东聊城市诗人协会会员,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。 |
(通讯员 周家俊)